
如果你不是醫美老手,初次想要藉由微整形讓自己更年輕、更漂亮,你會怎麼挑選診所、醫師,又是以什麼為首要考量?價格?離家近?還是醫師技術呢?
觀察下來大家首先最在意的會是網路評價,包含醫師技術、醫師的背景、治療理念、學經歷等專業素養,這些種種因素都會導致「術後的效果」;除此之外價格也是許多人決定的關鍵,甚至有些人會習慣以「比價」的方式決定去哪裡治療;其他的因素包含診所的硬體設備、距離家裡的距離、診所軟體服務等等。但以專業的角度,站在效果及安全的思維上,要注意的有以下幾點:
院所類型
以台灣來說,目前大致上有以下幾種形態的診所
▌一般醫美診所
主攻微整形、各項雷射、光療雷射為主要項目。
▌皮膚專科診所,附設美容醫學
通常也會以微整形、雷射為主。通常執業操刀的醫師已經在大型醫院執業,擁有豐富臨床經驗,而因擁有健保皮膚科門診,皮膚科醫師結合皮膚生理疾病的診治,再配合美容醫學的治療,給予完整的皮膚規劃建議。例如青春痘、痘疤問題,除了健保門診的吃藥、擦藥,更可以藉由皮膚科醫師的建議,給予更完整、積極的治療,如酸類煥膚、M22彩衝光、油切雷射等調理痘痘肌膚職,根本改善;後續更可以接著以UP雷射、皮秒雷射改善痘疤、提升皮膚質感。且大部分的醫師都擁有自己專業、擅長的項目。
不過會隨著院所的規模,擁有的雷射儀器、治療品項會有所不同,如P-skin集團,擁有超過五十台雷射儀器,可以給予不同族群、膚質、問題肌膚客製化的治療方案,甚至有專業的整形外科醫師駐診,提供不同類型的手術項目,滿足不同族群的需求。
▌整形外科診所
整形外科醫師操刀,營業項目為手術為主,如雙眼皮、抽脂、隆乳等
▌連鎖型醫療美容機構
集團式、連鎖式的經營,從整形、微整形、光療雷射、甚至是美容SPA都有,幾乎囊括所有項目。
▌大型醫院附屬美容醫學部門
在選擇院所類型時,不同院所醫師的資質與主要經營項目會有很大的不同,可以依據自己的需求選擇。
醫生、診所執業許可
選擇醫師的指標除了網路的口碑、評價等,醫師的科別、學歷背景、執業相關經驗也關乎到手術的成功率及安全性。目前台灣並沒有所謂的醫美科別,只要醫生有醫師執照,不論耳鼻喉科、家醫科和小兒科都可以進行光療(雷射、電音波)、微整形(注射)的療程。不過就皮膚專科醫師而言,對於皮膚的各種問題、疾病、生理學、老化解剖學熟悉,在注射微整形、雷射光療上,結合皮膚科本身專業,能夠給予患者更精確、貼近需求、期待的術後結果。
而在2018年7月,衛福部頒布了相關法規明定「削骨、中臉部與臉頸部拉皮、鼻整形、義乳植入之乳房整形、脂肪抽取量達一千五百毫升或總抽出量達五千毫升之抽脂、腹部整形、全身拉皮手術」等手術,需整形外科醫師,或其他相關科目醫師才能施術。
- 削骨:整形外科、耳鼻喉科、口腔顎面外科、眼科、神經外科。
- 臉部以外其他部位削骨:整形外科、骨科。
- 中臉部與臉頸部拉皮:整形外科、耳鼻喉科、口腔顎面外科、眼科、皮膚科。
- 鼻整形:耳鼻喉科、整形外科。
- 義乳植入之乳房整形:整形外科、外科。
- 脂肪抽取量達一千五百毫升或總抽出量達五千毫升之抽脂:整形外科、皮膚科、外科、婦產科。
- 腹部整形:整形外科、婦產科、外科、皮膚科。
- 全身拉皮手術:整形外科。
團購、過度便宜的療程盡量避免購買
通常一個「接近期待的術後結果」,或許與打了什麼雷射,做了什麼針劑注射可能有關係,但是更重要的其實是「醫師如何依照每個人的問題,好好地使用這些針劑」,也就是說前端的評估、診斷、溝通時,以及醫師如何運用這些針劑,藉由注射技巧達到目的,如此才可以有成功的術後結果。
基本上揪團體驗、超殺優惠,這些叫聳動、過度便宜(過於低於市場價格)的療程,盡量避免購買,一分錢一分貨的概念,更適合運用於美容醫學療程上。
網路評價,醫師專業資歷、案例查詢
其實大家在網路上(表面)看到的資訊,醫師的案例、各種學經歷,背後都代表著醫師們兢兢業業的專業與積極態度,像彭賢禮皮膚科診所的皮膚科醫師團隊,除了平時累積臨床經驗,仍持續不間斷地固定研讀論文、緊跟隨現今醫學的趨勢與概念,每個月由彭賢禮醫師領軍,固定開會討論、交流。結合學術理論,與治療上遇到的問題、瓶頸、成就,內部歸納演繹、優化每位醫師對於儀器、產品,以及對於各種病症的前置評估,盡可能最大化地優化各種治療結果。
最後提醒大家,沒有一位醫師可以精通所有的項目、完美勝任所有的手術。聞到有先後,術業有專攻,在選擇時可以針對不同的問題,挑選適合的醫師。